劳模精神引领社会风尚

发表时间: 2021-09-30 14:13:24

作者: 迎海集团

浏览:

       编者按: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托举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在100年的光辉历程中,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同时铸就了具有丰富时代内涵和民族特征的伟大精神,形成了独特的精神谱系,这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撑和宝贵财富。我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需要我们读懂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精神密码,汲取百年党史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力量,激发新时代奋斗前行的内生动力。

7月19日起,“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设专题“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推出系列稿件,阐述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形成的伟大精神,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代价值和丰厚滋养,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

       劳动模范是一个光荣称号,也是一种精神坐标。劳模以自己的模范行动鼓舞着人们,劳模精神成为激励人们勤奋劳动的精神动力。

       2020年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说起劳模,人们心头总能闪现出许多光辉形象。“宁肯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时传祥、铁人王进喜、“高炉卫士”孟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太行英雄申纪兰、“抓斗大王”包起帆、“当代愚公”李双良、“工人教授”窦铁成、“金牌工人”许振超……新中国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劳动模范涌现出来。他们以卓越劳动凝结而成的劳模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引领社会价值风向,更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劳模精神体现了时代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创造生活。崇尚劳动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劳动模范评选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独特文化现象,彰显了党和国家对劳动人民及其所创造的劳动价值的肯定。劳动模范是一个有着独特含义的荣誉。劳模精神则是新时代人们学习和践行的重要精神风范。

       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副主任李睿祎逐字逐句向记者解释了劳模精神的丰富内涵。她说,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劳动模范在生产实践中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生动写照,包含着丰富的核心价值要素。

      24个字的简单概括,每一句都蕴含着丰富的意义。李睿祎解释说,爱岗敬业,是指以一种尊重恭敬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通过自身努力去争取更优异的业绩,这是对待职业的一种态度,是劳模精神中的基础要素。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是指在工作中能够克服艰难困苦,坚持不懈地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努力,通过思维、知识、技术等创新,敢为人先、突破常规,创造新的生产条件、方式和成果,这是劳模精神的核心要素。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是指心甘情愿、默默坚守、全身心地工作,不追求功名和私利,不计得失、不求回报,这是劳模精神的价值要素。

      李睿祎说,很多劳模都是普通工人和农民,都是来自一线的劳动者。他们以朴素的感情和真诚的劳动,成为群众敬仰的模范。劳模精神集中展示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中先进分子具有的坚定政治立场、强烈主人翁意识、忘我劳动热情、良好职业道德,体现出高度的政治性。

      劳模精神在传承中丰富发展

       2013年4月28日,全国劳模代表座谈会在北京长安街上的全国总工会举行。满头白发的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发言时感慨地说,1950年她就来北京参加过劳动模范表彰会,时过60多年,再次参加劳模代表会,十分感动。

       梁军的发言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也说出了一位老劳模在岁月更替中那份不变的荣誉感。党领导人民走过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一大批劳动模范脱颖而出。评选劳动模范伴随着我们走过了不同历史阶段。正是这些劳动模范以自身非凡的劳动,孕育出了激动人心的劳模精神。

       有研究者指出,劳模现象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部分苏区开展了热火朝天的生产运动,出现了生产竞赛实践活动。而“劳动模范”这4个字,最早就出现在苏区作为劳动竞赛奖品的斗笠上。

       20世纪40年代,延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这场运动中,涌现出“边区工人一面旗帜”赵占魁、“兵工事业开拓者”吴运铎等一大批劳动模范人物,他们以“新的劳动态度对待新的劳动”,丰富了劳模精神的内涵。

       新中国成立不久,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于1950年9月25日召开。这次会议不仅表彰了400多位劳动模范,而且决定“要把评选劳模形成固定的制度”。劳动模范的评比表彰作为制度坚持下来,劳模精神也得到不断发展。

       劳模精神始终伴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对劳模的认识也有了新拓展。不仅注重在基层一线选择和培养劳模,而且注重看其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是不是起了显著作用,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不是作出了较大贡献。生产力标准在劳模评选中占有一定地位。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首次将劳模精神的科学内涵以24个字表述出来,即“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40多年来,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劳模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涵义并发扬光大。一代又一代劳动模范勤学技术、苦练本领,执着专注、追求卓越,成为社会的精神风向标,影响和激励着广大劳动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劳模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成为引领人们为美好生活而勤奋劳动的价值观。2018年10月29日,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大国工匠是职工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

       劳模精神激励人们奋勇前行

       每一个劳模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每一个劳模,都深受群众爱戴。

       全国劳模申纪兰,一生都生活在太行山深处那个叫西沟的山村。她多次说:“不是西沟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西沟。”20世纪50年代起,她带领群众创办农业合作社,还和村干部一起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办乡镇企业、绿化荒山,一生都与群众干在一起、苦在一起、欢乐在一起。

       被誉为“当地愚公”的全国劳模李双良,不要国家一分钱投资,带领渣场职工把沉睡半个多世纪、占地2.3平方公里的渣山搬掉,自创设备,生产各种废渣延伸产品。此后,他又带领职工在原地建成了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的大花园,从根本上解决了太钢公司的倒渣难题。

       被称为“工人专家”的全国劳动模范李斌,生前是上海液压泵厂职工。他凭着自身努力,从一个技校毕业生成长为数控应用专家。他还自学德语,在与外商进行引进技术的谈判中,凭着自身专业知识,为国家节省上百万元费用。他说:“学知识、学技能,仅仅是我的第一步追求,用知识和技能搞创新,为企业和国家创造更大的效益,才是我的最终追求。”

不同时期的劳动模范都代表着一个时期社会发展的方向。每一位劳动模范都有着出众的劳动技能,同时又生活在群众中,得到大众拥护。先进性和群众性的结合,是我国劳模群体的共同特征。

在全社会弘扬劳模精神,要让更多群众认识劳模。李睿祎认为,广泛宣传劳模先进事迹,让群众感受到劳动模范的可亲可近可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劳模来自群众,也为群众所熟悉。宣传好劳模事迹,就是最生动的劳模精神教育。在全社会营造学劳模爱劳动的氛围,要持续不断宣传好劳模事迹和劳模精神。

       如今,学习劳模精神、热爱劳动已经写入中小学教材。劳模精神是劳动教育最好的教材。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活动,把劳模精神融入群众活动中。这样,才能让群众学劳模、争当劳模,更好推动劳模精神深入人心。当然,从另一个方面讲,也要更好维护劳动者权益,建设劳动产业大军,打牢劳模教育的社会根基。(记者魏永刚)


劳模精神引领社会风尚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0

劳模精神引领社会风尚

发表时间: 2021-09-30 14:13:24

作者: 迎海集团

浏览:

       编者按: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托举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在100年的光辉历程中,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同时铸就了具有丰富时代内涵和民族特征的伟大精神,形成了独特的精神谱系,这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撑和宝贵财富。我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需要我们读懂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精神密码,汲取百年党史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力量,激发新时代奋斗前行的内生动力。

7月19日起,“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设专题“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推出系列稿件,阐述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形成的伟大精神,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代价值和丰厚滋养,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

       劳动模范是一个光荣称号,也是一种精神坐标。劳模以自己的模范行动鼓舞着人们,劳模精神成为激励人们勤奋劳动的精神动力。

       2020年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说起劳模,人们心头总能闪现出许多光辉形象。“宁肯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时传祥、铁人王进喜、“高炉卫士”孟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太行英雄申纪兰、“抓斗大王”包起帆、“当代愚公”李双良、“工人教授”窦铁成、“金牌工人”许振超……新中国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劳动模范涌现出来。他们以卓越劳动凝结而成的劳模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引领社会价值风向,更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劳模精神体现了时代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创造生活。崇尚劳动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劳动模范评选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独特文化现象,彰显了党和国家对劳动人民及其所创造的劳动价值的肯定。劳动模范是一个有着独特含义的荣誉。劳模精神则是新时代人们学习和践行的重要精神风范。

       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副主任李睿祎逐字逐句向记者解释了劳模精神的丰富内涵。她说,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劳动模范在生产实践中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生动写照,包含着丰富的核心价值要素。

      24个字的简单概括,每一句都蕴含着丰富的意义。李睿祎解释说,爱岗敬业,是指以一种尊重恭敬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通过自身努力去争取更优异的业绩,这是对待职业的一种态度,是劳模精神中的基础要素。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是指在工作中能够克服艰难困苦,坚持不懈地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努力,通过思维、知识、技术等创新,敢为人先、突破常规,创造新的生产条件、方式和成果,这是劳模精神的核心要素。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是指心甘情愿、默默坚守、全身心地工作,不追求功名和私利,不计得失、不求回报,这是劳模精神的价值要素。

      李睿祎说,很多劳模都是普通工人和农民,都是来自一线的劳动者。他们以朴素的感情和真诚的劳动,成为群众敬仰的模范。劳模精神集中展示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中先进分子具有的坚定政治立场、强烈主人翁意识、忘我劳动热情、良好职业道德,体现出高度的政治性。

      劳模精神在传承中丰富发展

       2013年4月28日,全国劳模代表座谈会在北京长安街上的全国总工会举行。满头白发的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发言时感慨地说,1950年她就来北京参加过劳动模范表彰会,时过60多年,再次参加劳模代表会,十分感动。

       梁军的发言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也说出了一位老劳模在岁月更替中那份不变的荣誉感。党领导人民走过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一大批劳动模范脱颖而出。评选劳动模范伴随着我们走过了不同历史阶段。正是这些劳动模范以自身非凡的劳动,孕育出了激动人心的劳模精神。

       有研究者指出,劳模现象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部分苏区开展了热火朝天的生产运动,出现了生产竞赛实践活动。而“劳动模范”这4个字,最早就出现在苏区作为劳动竞赛奖品的斗笠上。

       20世纪40年代,延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这场运动中,涌现出“边区工人一面旗帜”赵占魁、“兵工事业开拓者”吴运铎等一大批劳动模范人物,他们以“新的劳动态度对待新的劳动”,丰富了劳模精神的内涵。

       新中国成立不久,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于1950年9月25日召开。这次会议不仅表彰了400多位劳动模范,而且决定“要把评选劳模形成固定的制度”。劳动模范的评比表彰作为制度坚持下来,劳模精神也得到不断发展。

       劳模精神始终伴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对劳模的认识也有了新拓展。不仅注重在基层一线选择和培养劳模,而且注重看其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是不是起了显著作用,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不是作出了较大贡献。生产力标准在劳模评选中占有一定地位。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首次将劳模精神的科学内涵以24个字表述出来,即“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40多年来,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劳模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涵义并发扬光大。一代又一代劳动模范勤学技术、苦练本领,执着专注、追求卓越,成为社会的精神风向标,影响和激励着广大劳动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劳模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成为引领人们为美好生活而勤奋劳动的价值观。2018年10月29日,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大国工匠是职工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

       劳模精神激励人们奋勇前行

       每一个劳模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每一个劳模,都深受群众爱戴。

       全国劳模申纪兰,一生都生活在太行山深处那个叫西沟的山村。她多次说:“不是西沟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西沟。”20世纪50年代起,她带领群众创办农业合作社,还和村干部一起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办乡镇企业、绿化荒山,一生都与群众干在一起、苦在一起、欢乐在一起。

       被誉为“当地愚公”的全国劳模李双良,不要国家一分钱投资,带领渣场职工把沉睡半个多世纪、占地2.3平方公里的渣山搬掉,自创设备,生产各种废渣延伸产品。此后,他又带领职工在原地建成了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的大花园,从根本上解决了太钢公司的倒渣难题。

       被称为“工人专家”的全国劳动模范李斌,生前是上海液压泵厂职工。他凭着自身努力,从一个技校毕业生成长为数控应用专家。他还自学德语,在与外商进行引进技术的谈判中,凭着自身专业知识,为国家节省上百万元费用。他说:“学知识、学技能,仅仅是我的第一步追求,用知识和技能搞创新,为企业和国家创造更大的效益,才是我的最终追求。”

不同时期的劳动模范都代表着一个时期社会发展的方向。每一位劳动模范都有着出众的劳动技能,同时又生活在群众中,得到大众拥护。先进性和群众性的结合,是我国劳模群体的共同特征。

在全社会弘扬劳模精神,要让更多群众认识劳模。李睿祎认为,广泛宣传劳模先进事迹,让群众感受到劳动模范的可亲可近可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劳模来自群众,也为群众所熟悉。宣传好劳模事迹,就是最生动的劳模精神教育。在全社会营造学劳模爱劳动的氛围,要持续不断宣传好劳模事迹和劳模精神。

       如今,学习劳模精神、热爱劳动已经写入中小学教材。劳模精神是劳动教育最好的教材。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活动,把劳模精神融入群众活动中。这样,才能让群众学劳模、争当劳模,更好推动劳模精神深入人心。当然,从另一个方面讲,也要更好维护劳动者权益,建设劳动产业大军,打牢劳模教育的社会根基。(记者魏永刚)


劳模精神引领社会风尚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0
图片展示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8620)81151111/81118888

电子邮箱:yhpo@yinghai.com.cn

官网地址:http://www.yinghai.com.cn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道中989号

图片展示

Copyright ©  迎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6016719号   技术支持:云酷科技

法律声明·技术支持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道中989号

电话:(8620)81151111/81118888

迎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粤ICP备06016719号

技术支持:云酷科技


图片展示
Hello! 客服在线,欢迎咨询~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8620)81151111/8111888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E-mail地址
yhpo@yinghai.com.cn
二维码
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